當狗狗被診斷出患有肥大細胞瘤時,主人難免會感到害怕,但只要及早發現並採取適當的治療方案,就能大大提升康復機會。本指南將詳細解釋如何辨識潛在問題、確認診斷並為狗狗選擇合適的肥大細胞瘤護理方案。
肥大細胞瘤是因肥大細胞(一種正常情況下會協助免疫反應的免疫細胞)過度增生而形成的腫瘤。當基因變異導致細胞不受控制地生長,它們會形成皮膚或皮下腫塊,並可能釋放組織胺及其他化學物質,引起腫脹、紅腫,有時甚至導致腸胃不適。雖然大多數腫瘤發生在皮膚上,但它們也可能出現在身體任何部位,在晚期情況下,甚至可能影響脾臟或肝臟。
「肥大細胞瘤」是正確的醫學術語;而「肥大腫瘤」是寵物主人有時使用的簡稱。兩者均指肥大細胞所引起的同一種疾病。為了清楚起見,獸醫會在病歷、細胞學及病理報告上使用「肥大細胞瘤」一詞。
某些犬種患肥大細胞瘤的風險較高,已知的易患犬種包括:
● 拳師犬、八哥犬和波士頓㹴犬
● 鬥牛犬、拉布拉多尋回犬和金毛尋回犬
● 沙皮狗(此犬種的腫瘤通常更具侵略性)
肥大細胞瘤通常發生在中年至老年犬隻身上,但任何年齡的狗狗都可能受影響,因此,任何新增或變化的皮膚腫塊都應盡快檢查。
幼犬被診斷出患有肥大細胞瘤並不常見,但仍有可能發生。當此疾病出現在幼犬身上時,其表現可能較不具侵略性。然而,及時採樣並制定個人化治療方案仍是避免病情惡化的關鍵。例行健康檢查中發現的肥大細胞瘤,其早期切除與分期有助於指導後續的治療。
留意狗狗身上是否有單一或多個大小會時大時小的腫塊。這是因為肥大細胞瘤病灶釋放組織胺的常見現象。這些腫塊可能堅硬或柔軟,有毛或無毛,接觸後可能會變紅或腫脹。
狗狗肥大細胞瘤病灶的脫顆粒作用可能會引發嘔吐、食慾不振、腹瀉或黑便(暗示腸胃道潰瘍),以及嗜睡。突然出現蕁麻疹或臉部腫脹也可能是一種徵兆。
如果腫塊出現潰瘍、舊病灶切除後迅速復發、或附近淋巴結腫大,這些都是令人擔憂的變化。任何持續超過兩週或變化迅速的腫塊,特別是出現在上述高風險犬種身上,都應進行採樣檢查。
最快速且最具侵入性的第一步是進行細針抽吸(FNA)。獸醫會用一根細針插入腫塊,收集細胞進行顯微鏡檢查。在顯微鏡下,狗狗肥大細胞瘤的細胞通常呈圓形,細胞質內有明顯的紫色顆粒。這項檢查通常可以確診,而無需立即進行手術,讓獸醫能規劃最合適的下一步。
若計畫進行手術或細胞學檢查結果不確定,活組織切片能提供更多細節。這讓病理學家可以為腫瘤分級,預測狗狗肥大細胞瘤的侵略性程度,以及是否需要手術以外的其他治療。
為了確定疾病是否已擴散,獸醫可能會檢查區域淋巴結是否有異常細胞,進行腹部超音波檢查以尋找肝臟或脾臟的病灶,在某些情況下,還會進行胸腔影像檢查。這些資訊有助於制定精確的治療方案,並更清晰地預測結果。
病理學家會為狗狗肥大細胞瘤分級,這反映了腫瘤細胞的侵略性以及生長或擴散的可能性。了解分級有助於獸醫推薦最合適的手術、後續追蹤及其他治療組合。
● 低級別:這類腫瘤生長緩慢,擴散可能性較低,若能完全手術切除,通常預後極佳。許多病患在數年內都不會復發。
● 高級別:這類腫瘤更具侵略性,復發或轉移的風險較高。中位存活期通常較短,通常建議採取多模式療法來控制疾病。
只要及時進行細針抽吸、適當分期並制定個人化方案,狗狗肥大細胞瘤的預後通常比主人預期得好。許多狗狗在接受治療後,仍能過上完整、快樂的生活。
如果可行,手術是主要治療方法。獸醫通常會盡可能切除寬闊的邊緣和一層筋膜,以減少復發風險;腫瘤的位置(例如:四肢、口鼻)可能會限制切除範圍並影響復發率。手術費用會因其複雜性(術前影像、麻醉時間、重建縫合)和病理學檢查費用而有所不同。
若手術切除範圍不完整,或因解剖位置而無法切除腫瘤,則建議進行術後放射治療。這是一種局部治療,分次進行,對於控制手術部位殘留的微觀病灶特別有效。
化學療法與標靶治療
對於無法切除、復發性或高級別的疾病,全身性治療可以減緩病情進展並提升舒適度。治療方案可能會根據分期、分級和病患耐受度,由獸醫腫瘤科醫生選擇結合傳統化學療法與標靶藥物的選項。
當治癒無望時,治療重點將轉向控制搔癢、腫脹和腸胃道不適,同時提供止痛和腸胃保護措施。這種方法旨在讓病患在家中保持舒適,並能顯著延長其優質生活時間。
每月用手撫摸狗狗全身,注意任何新的腫塊,拍照並用尺測量。對於任何持續超過兩週或變化迅速的腫塊,應帶去進行細針抽吸檢查。
在治療狗狗肥大細胞瘤後,定期回診(最初兩年通常為每 3-6 個月)有助於及早發現復發並控制腸胃道副作用。在 Concordia Pet Care,我們可以根據狗狗的腫瘤分級與分期,制定個人化的回診時間表和提醒方案。
記錄狗狗的食慾、排便(注意是否呈黑色或柏油狀)、精神狀況,以及先前手術部位的任何腫脹或紅腫。如果出現嘔吐、黑便或新的腫塊快速生長,尤其是在易患肥大細胞瘤的犬種身上,應立即求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