癌症是犬隻常見的疾病與死亡原因之一,尤其在牠們年紀漸長時。然而,若能及早發現,許多案例其實可以更有效地控制。從細微的行為變化到明顯的身體徵狀,了解犬隻癌症的早期警號,能讓飼主及時尋求獸醫協助,提高治療成功率並改善生活品質。
及早診斷犬隻癌症,往往能在疾病擴散前開始治療,大大提升預後機會。早期癌症更有可能完全切除,且治療方式通常較溫和,恢復時間更短,也能維持較高的生活品質。
任何會變大、質地改變,或固定於皮下組織的腫塊,都應立即檢查。有些屬於良性,但也可能是惡性,若未及早處理,可能快速擴散。
在沒有改變飲食或活動量的情況下體重突然下降,可能與代謝或內科疾病相關,其中包括癌症。若同時伴隨肌肉量下降或肋骨明顯,更加值得警惕。
口腔腫瘤或消化道癌症會造成進食疼痛,導致體重逐漸下降。應留意流口水、偏向單側咀嚼或掉落食物的情況。
長期咳嗽或喘鳴可能提示肺部腫瘤,或癌症已轉移至胸腔。若狗狗在輕微活動後即出現呼吸困難,也屬警號。
兩週內未癒合的傷口,或皮膚出現增厚、變色或潰爛,都可能與癌症有關。特別要注意出血或滲液的部位。
骨癌(如骨肉瘤)常引起跛行,並伴隨明顯腫脹。跛行可能迅速惡化,即使沒有外傷史。
鼻子、口腔或其他部位無故出血,可能與局部腫瘤相關。若持續分泌物伴隨惡臭,更應檢查。
排尿困難、尿液帶血,或糞便性狀改變,可能提示膀胱、前列腺或腸道腫瘤。及早處理能避免疼痛與併發症。
口腔、耳朵或皮膚持續出現異常強烈氣味,可能與局部腫瘤相關。若清潔後仍未改善,應考慮檢查。
對遊戲失去興趣、比平常嗜睡,或普遍精神不振,可能與癌症有關。此變化多為漸進性,需長期觀察。
腹部迅速變大,可能是腹水或腫瘤生長所致,並常伴隨不適、焦躁或食慾不振。
腦瘤可能引發癲癇、定向障礙或突然的性格改變。即使僅有一次抽搐,也應立即就診。
若狗狗出現快速增大的腫塊、不明原因出血、嚴重呼吸困難或神經症狀,應立即就醫。這些快速變化往往需要緊急處理。
若任何癌症徵兆持續超過兩週,或逐步惡化,應盡快預約檢查。持續性症狀更可能代表嚴重疾病。
定期健康檢查能發現飼主容易忽略的早期癌症徵兆。血液檢查、影像學(X 光、超聲波)及觸診都有助及早發現問題。
獸醫可能會透過細針抽吸、活檢、血液檢查及影像學檢查,來確認癌症的種類、分期及擴散程度,並據此制定治療方案。
均衡飲食有助支持免疫系統並維持健康體態,降低炎症與疾病風險。肥胖犬隻患上部分癌症與其他疾病的風險更高。
毛色淺或毛髮稀薄的狗狗更容易因紫外線而患上皮膚癌,應避免在陽光最強時外出。同時避免接觸二手煙、農藥或其他致癌物。
與獸醫討論適合犬種與健康狀況的絕育時間。部分荷爾蒙相關的癌症(如乳腺瘤)與絕育時機有關。
與專業的獸醫團隊(如 Concordia Pet Care)合作,為狗狗制定最合適的治療方案,包括手術、化療、放療或姑息治療。
密切觀察疼痛程度、食慾及行動能力,並適度調整環境以確保舒適。適量運動、舒適休息區域與固定日常習慣,都有助減輕壓力.
維持狗狗熟悉的活動,並加入低強度的心理刺激,如嗅聞遊戲或益智食具。這些方式能減少焦慮,並提升情緒健康,即使在治療期間亦然。
不一定。感染、良性腫瘤及其他疾病也可能出現類似症狀。唯有獸醫檢查與診斷,才能確認真正原因。
建議每月親手為狗狗全身觸摸檢查一次,留意新腫塊或既有腫塊的變化,並結合定期獸醫檢查。
是的。黃金尋回犬、拳師犬及伯恩山犬等,較容易在年輕時出現癌症。這些犬種的飼主應更加警覺犬隻癌症徵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