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愛貓出現肚痾狀況時,你是觀察派還是立即送醫派?又或者是捧著手機焦慮Google搜尋派?貓肚痾雖然常見,但每次出現時還是能讓貓奴陷入天人交戰,到底需不需要睇醫生?本文整理貓肚痾的常見成因、症狀和解決方案,教你判斷貓拉肚子的嚴重程度,以及正確的就醫時機,教你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貓奴。
貓肚痾,又稱貓拉肚子、貓腹瀉,指的是貓咪排便頻率異常增加,並且糞便稀薄甚至呈水狀。貓拉肚子並不是一種疾病,而是一種病徵,可能反映出貓咪消化系統存在問題或正在遭受壓力。
貓咪拉肚子的成因多種多樣,常見的貓肚痾原因包括以下4種:
1. 飲食不當:突然更換飼料、進食過量、食用變質食物或吃到人類食物都可能引發貓肚痾。
2. 環境壓力:搬家、新成員加入家庭、貓咪間的衝突,或飼主長時間不在家,都會使貓咪感到壓力,進而影響腸胃健康。
3. 細菌感染:如沙門氏菌或大腸桿菌感染,或是貓咪接觸污染的水源、食物、其他生病的動物等,也會導致腸道感染,出現貓肚痾、貓屙爛屎的情況。
4. 寄生蟲或病毒:寄生蟲如蛔蟲、鉤蟲、鞭蟲,某些病毒如貓瘟 (FPV) 亦會導致持續性貓咪腹瀉。
正常健康的貓便通常呈現深咖啡色、條狀且具有一定硬度。若便便變得鬆軟甚至完全無法成形,可能就是貓軟便的信號。同時貓軟便又有分為正常及異常兩種程度,應該仔細觀察毛孩的排便情況:
● 正常軟便:糞便仍有形狀,但較濕潤,偶爾發生可視為正常。
● 異常軟便:顏色異常、惡臭、含血絲或黏液,這些都可能代表腸道發炎或感染。
貓咪無法開口為自己發聲,而糞便是反應貓咪腸胃健康的重要指標,因此,身為鏟屎官的我們,日常觀察毛孩的排便狀況是非常重要的。
幼貓拉肚子但精神很好的情況可能較為輕微,例如飲食變化或腸道菌叢失衡,一般情況下,可能不需要太緊急,可以先以觀察為主,主人可觀察以下3大信號:
1. 糞便的變化:糞便是否由稀變稠,是否有血絲或異常顏色。
2. 進食與飲水:幼貓進食和飲水是否正常,是否有脫水跡象,如口乾、眼窩凹陷,有無足夠活力玩耍。
3. 持續時間:如超過24小時,或開始出現嗜睡、嘔吐等症狀,應盡快就醫。
但要特別注意,幼貓的身體較脆弱,任何異常都應引起重視,若幼貓拉肚子情況持續超過24小時,或出現其他症狀如嗜睡、食慾下降,應立即就醫。
貓屙爛屎可能是腸胃炎、寄生蟲感染或更嚴重的健康問題,甚至有可能是肝臟疾病的徵兆。這種情況下,千萬不要拖延,應立即帶貓咪就診,並攜帶糞便樣本供獸醫檢查。
貓咪拉肚子其實不建議禁食,禁食反而可能會引起貓咪的肝臟問題。所以,當貓咪出現輕微肚痾時,可以先觀察並試著減少食物量,可能有助於腸胃休息。不過,如果出現貓咪脫水、痾爛屎、血便等嚴重情況發生,則應立即送醫,禁食也應在獸醫指導下進行,並確保貓咪能夠正常飲水以避免加重脫水狀況。
以下情況下應立刻帶貓咪就醫:
1. 便中帶血或黏液:這可能表明腸道有炎症或更嚴重的問題。
2. 持續嘔吐:當貓咪軟便和嘔吐同時發生,可能需要緊急處理。
3. 精神狀態顯著下降:如食慾不振、行為異常或極度嗜睡。
4. 糞便呈異常顏色:糞便出現黑色,或綠色、橙色等異常顏色。
選擇容易消化、高纖維的貓咪飼料有助於穩定腸胃健康。同時,也建議讓貓咪少量多餐,避免一次性餵食過量,加重腸胃負擔。更換飼料時,也應採用漸進方式,逐步加入新飼料,讓貓咪腸胃慢慢適應。
糞便形狀與顏色是健康的重要指標,定期清理貓砂盆可減少細菌滋生,便於觀察異常狀況。建議每日清理貓砂並定期更換,確保貓咪擁有舒適的如廁環境。
俗語說「預防勝於治療」,預防貓肚痾的最佳方法,就是為貓咪提供穩定的飲食、乾淨的環境,並定期檢查貓咪的糞便狀況。下次面對貓屙爛屎或貓拉肚子,先別再慌亂,先跟著本指南判斷糞便狀況再採取適當措施。如果仍有疑問,聯絡康迪亞獸醫的24 小時服務,為您與毛孩提供專業諮詢,貼心守護健康。